精神分析史上第一个病人——安娜.O 的故事
我们来分享一个关于O小姐的精神故事。在心理学历史上,分析O小姐是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病人,她是第个《歇斯底里研究》一书第一个病例中的患者,也是病人一位患有复杂的歇斯底里症的病人。 O小姐是安娜一位21岁的女性,秀外慧中,故事但是精神经常沉溺在白日梦中。某一年夏天,分析她的史上父亲卧病不起,在不眠不休地照顾父亲期间,第个她却生了一场离奇的病人怪病。 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在他的安娜著作中也分析过下面的案例一开始,她觉得自己全身虚弱、故事没有胃口,精神家人见她脸色苍白,认为她是过度操劳,情绪哀伤所致,并劝说她暂停照顾父亲,但她仍然坚持。后来,她开始严重地咳嗽,不得不卧床休养。每天白天,从早晨到午后,O小姐都会觉得十分疲惫,黄昏时分,她会进入恍惚的、仿佛睡眠的状态,醒来之后,她整个人就变得非常亢奋。入冬之后,O小姐的情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开始出现新的症状——头疼,视力障碍,肌肉僵直或麻痹,先是颈部的肌肉麻痹,继而是右腿,接着是右手、左腿、左手。 家人请来了许多医生帮助O小姐治疗,可是都不见好转,最后,B医生成为她的主治医生。 然而,第一次诊疗就出现了问题。B医生根本无法接近她,一见到陌生人,O小姐就变得焦虑不安。根据观察,B医生发现,O小姐有两种不同的意识状态:第一种意识状态,她认得周围的人,情绪忧虑、焦虑;第二种意识状态,她则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不认识周围的环境,情绪亢奋,惊慌、害怕,甚至出现了幻觉——她将自己的头发、绸带看成“蛇”,并且恐惧地大声尖叫。 O小姐在两种意识中转换,自己却全然不知。当她从第二种意识状态回到第一种意识状态时,常常抱怨别人弄乱了她的房间,她对自己撕碎的床单和摔碎的东西毫无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找到了存在于同一身体里的两个“我”,一个是真实的我,一个是邪恶的我。 第二年春天,O小姐出现了新的症状,她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说话了,她的母语是德语,说话时却将德语、法语、英语、意大利语等拼凑起来,一段时间内,她竟然完全说不出话来。之后,她能说法语和意大利语,却始终无法用自己的母语交流。 O小姐生病后,很少照顾挚爱的父亲,当她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时,一瞬间陷入了疯狂,在一阵狂乱爆发之后,整个人陷入木僵状态。两天后,O小姐渐渐清醒,情绪平静了下来,却性情大变。她说自己身边的人都像蜡人,对她喜爱的鲜花也失去了热情,除了B医生之外,她谁都不认识。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O小姐发病的原因,B医生对她进行了催眠。在催眠状态下,B医生让她回忆了之前的生活,尤其是父亲病重期间的点点滴滴。原来,在父亲卧床期间,她和母亲轮流照顾。一天深夜,由于太累,她在朦胧中睡去,醒来后发现父亲正在发高烧,此时母亲不在身边,她无计可施便在焦虑中再次睡去。 这一次,她在意识恍惚的状态下做了一个梦。她梦见一条蛇沿着墙壁爬下来,慢慢爬向父亲,想要咬他,她想要赶走那条蛇,右手臂却不听她的使唤,情急之下,她想要祈祷,却找不到合适的祷词,后来,外面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梦境。醒来后她发现,右手臂因为长时间靠在椅背上而变得麻木。 此后,B医生再次对O小姐进行了催眠,在催眠状态下,B医生终于了解了她为什么会表现出诸如肢体麻痹、丧失语言功能等怪异症状。一切都源于她照顾父亲时的痛苦经历,而她每日白天昏睡、醒后亢奋的时间也和她照顾父亲的作息时间吻合。在催眠的帮助下,O小姐慢慢将心中的痛苦发泄出来,所有奇怪的症状也都消失了。O小姐最终恢复了正常,并且接受了父亲病重去世的事实,开始了新的生活。 为O小姐治疗的医生是19世纪末维也纳著名的医生布鲁尔,《歇斯底里研究》则是他和晚辈弗洛伊德合著的一本书,这本书后来成为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著作。这位O小姐名叫Anna O,她的故事也被弗洛伊德写进了《梦的解析》一书。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揭秘男生半途而废原因:为何撩完就走?三大关键因素
- 如何正确经营婚姻?经营婚姻最重要的三点
- 心理咨询作用大吗?心理咨询如何助您蜕变?
- 成年男女难以控制的“生理状态”,对照自查,你中了几个?
- 【司法有温度,心理咨询有效度】团市委副书记沈威来萧调研未检工作,动态与活动
- 情绪波动怎么办缓解 如何转化我们与情绪的关系?
- 男女朋友吵架后的哄抚技巧
- 孩子的自律真的要靠家长逼出来吗?儿童心理咨询师这样说
- 女生分手后多久想复合,怎样和前任聊天并且挽回女友
- 感情中遇到问题怎么解决 遇到情感问题时的9个解决办法
- 管理情绪的3个有效方法
- 如何正确经营婚姻?经营婚姻最重要的三点
- 如何向公婆巧妙开口?六大神技助你轻松应对要钱难题
- 第二次和女朋友吵架怎么办
- 女生不主动聊天是不喜欢吗 女生不主动找你聊天怎么办
- 教你高情商回复别人的赞美的超强技巧
- 如何让男朋友想跟你结婚(可现学现用)(文丨康纳)
- 孩子的自律真的要靠家长逼出来吗?儿童心理咨询师这样说
- 压力式教育和自由式教育哪个更好?很多父母压错了重点
- ”让 12 岁女儿过生日时洗碗“引争议,做为青少年心理咨询怎么看
- 搜索
-